半一球盘必中规律

淮海战役中,国军七个兵团司令官都是什么结局?一俘二死四逃

产品展示

你的位置:半一球盘必中规律 > 产品展示 > 淮海战役中,国军七个兵团司令官都是什么结局?一俘二死四逃


淮海战役中,国军七个兵团司令官都是什么结局?一俘二死四逃

发布日期:2024-12-20 23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
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略决战,在这场决定双方前途命运的大战之中,国军方面先后投入了七个兵团,兵力总人数将近八十余万人。可是,虽然兵力人数以及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,但国军内部却是一盘散沙、各怀鬼胎,最终在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联合攻击之下,落得个惨败的下场。那么,当时国军七大兵团司令官都是谁呢?他们后来的结局如何呢?让我们接着往下看。

第二兵团司令官是邱清泉,他是浙江温州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,曾在德国陆军大学留学。对于邱清泉的评价,有人说他是才华横溢的军中秀才,有人说他是嚣张跋扈的一员悍将,不管怎么说,邱清泉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了不少战功,是一位抗日爱国将领。不过,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邱清泉却甘当蒋介石打内战的马前卒,先后担任过第五军副军长、军长,第二兵团司令官。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战事之中,第二兵团在陈官庄被歼灭,邱清泉则死在了战场之上,当时47岁。

第六兵团司令官是李延年,他是山东广饶人,毕业于黄牌军校第一期,资历比较高,与同样来自山东的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李仙洲、李玉堂二人,合称为“山东三李”,在抗日战争中也立过不少战功。在解放战争时期,李延年先后担任国军第九绥靖区司令官、第六兵团司令官等职务,不过由于李延年第六兵团所驻扎的蚌埠,远离淮海战役的中心战场,所以最后得以逃脱。1974年,李延年在台湾病逝,当时70岁。

第七兵团司令官是黄百韬,他是广东梅县人,是国军将领中著名的杂牌将领,早期在各支军阀势力中任职,直到被蒋介石收编,才慢慢在顾祝同的栽培之下出人头地。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黄百韬先后担任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、第二十五军军长、第七兵团司令官,在华东战场和中原战场屡屡与我军交手。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战事之中,第七兵团在碾庄被歼灭,黄百韬则死在了战场之上,当时48岁。

第八兵团司令官是刘汝明,他是河北献县人,早年一直在冯玉祥的西北军系统中任职,中原军阀大战之后,被蒋介石收编,后来参加了抗日战争,也算是一位抗日爱国将领。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刘汝明作为杂牌并不受蒋介石的信任,被任命为国军第四绥靖区司令官。在淮海战役期间,刘汝明奉命率部南下蚌埠,部队被编为了第八兵团,他则出任兵团司令官。刘汝明和李延年一样,由于所处的蚌埠远离中心战场,最后得以逃脱。1975年,刘汝明在台湾病逝,当时80岁。

第十二兵团司令官是黄维,他是江西贵溪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,在国军系统中有一定的资历。不过,由于黄维其人做事讲原则,不够灵活,所以有点不合群,受到了不少排挤。在解放战争时期,黄维最初脱离军队,从事军事教学工作,在淮海战役爆发之前才被任命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。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战事之中,第十二兵团在双堆集被歼灭,黄维则沦为了战俘。1989年,黄维在北京病逝,当时85岁。

第十三兵团司令官是李弥,他是云南盈江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,在抗日战争中有良好表现,是一位抗日爱国将领。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李弥开始充当蒋介石打内战的马前卒,先后担任过第八军军长、第十三兵团司令官。在淮海战役中,第十三兵团在陈官庄被歼灭,李弥则伪装潜逃,后来在西南地区率部负隅顽抗,直至败逃台湾。1973年,李弥在台湾病逝,当时71岁。

第十六兵团司令官是孙元良,他是四川成都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,有一定的关系和后台,他的叔叔孙震是川军头目之一。在战场作战之时,孙元良虽然也有一定的战功,但临阵逃跑的毛病令人不齿,有“逃跑将军”的恶名。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孙元良的叔叔孙震被罢免了军权,具有川军和黄埔双重背景的孙元良接过军权,被任命为第十六兵团司令官。在淮海战役中国,第十六兵团在陈官庄被歼灭,孙元良则伪装逃脱。2007年,孙元良在台湾病逝,当时103岁。

李延年孙元良刘汝明邱清泉李弥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